VMF蓄电池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两大巨头加入固态电池争夺战!

两大巨头加入固态电池争夺战!

据国外媒体报道,韩国电池制造商三星SDI已经开始建立业界第一条全电池试点生产线。

3月14日,三星SDI宣布,其全固态电池试验线破土动工,占地面积约为6500平方米。公司计划向该试产线引进纯电池电极板、固体电解质加工设备和电池组装设备。

据悉,三星SDI正在开发一种以硫化物为基础电解质的固态电池,目前已获得相关专利并进入技术验证阶段。该试产线有望让三星SDI在全固态电池的量产上甩开其他对手。

早在2020年3月,三星SDI就发布了一款全新的固态电池原型技术,公司当时称该电池可实现单次充电800公里续航,充电次数超过1000次,续航总里程达100万公里。

同一天,浦项集团也宣布在韩国庆尚南道梁山市建设一座新的固态电池生产设施。浦项制铁在一份声明中表示,从2022年下半年开始,新工厂将每年生产24公吨固体电解质,因为固态电池市场预计将从2030年开始成熟。

各大企业争相布局固态电池

固态电池,即采用固态电解质的锂离子电池,被称为未来锂电池的发展方向。因为在安全性能、能量密度、续航时间等方面的优势明显,吸引了各大企业进行布局。

国外方面,现代、丰田、本田、宝马、LG新能源、SK Innovation等都在进行固态电池技术的研发,并给出了具体的时间规划。如现代计划在2025年试生产配备固态电池的电动车,2027年部分批量生产,在2030年左右实现全面批量生产;丰田计划在2025年与松下合作推出一款使用固态电池的限量发售的电动汽车;宝马计划在2022年采购测试用电池,2025年前推出搭载固态电池的原型车,并在2025年之前开始对配备全固态电池的车辆进行路测,在2030年前实现量产;LG新能源预计2026年实现全固态电池量产;SK Innovation计划在2025年前,在固态电池中使用镍钴锰阴极和硅或石墨阳极。国内企业也不甘落后,正在迎头赶上。去年1月,蔚来发布了150kWh固态电池包,可实现360Wh/kg的能量密度,并定于2022年第四季度对外交付;长城汽车旗下的蜂巢能源联手中科院建设固态电池技术研究中心,计划2025年在量产车上应用能量密度达350-500Wh/kg的固态电池;今年1月22日,由东风公司与赣锋锂业合作开发的首批50辆东风-赣锋高比能固态电池车在江西省新余市完成交付,成为全球首个固态电池车示范运营项目······

固态电池受资本青睐

与此同时,资本方也看好固态电池,纷纷对相关企业进行投资。

近日,全固态锂电池公司高能时代完成超5000万人民币融资。本轮融资由同创伟业领投,其他投资方还有中金传誉凤凰基金、欣旺达、珠海高新创投等机构。据悉,高能时代(GTC-POWER)成立于2020年,致力于研发全固态锂电池产品。

此外,碧桂园创投独家投资了固态锂离子电池创业企业重庆太蓝新能源有限公司A+轮融资。太蓝新能源正在重庆两江新区建设200MWh新一代高比能固态锂电池自动化生产线,预计将于2022年9月正式建成投产。

短期内固态电池无法量产

根据电解质的不同,目前固态电池主要有三大技术路线:聚合物、硫化物和氧化物。其中,聚合物电解质属于有机电解质,而后两种属于无机电解质。整体来看,日韩企业多采用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技术路线,中国企业以氧化物路线为主,欧美企业则在三种路线的选择上更为均衡,如宝马和福特投资的Solid Power主要研发基于硫化物的全固体电池,大众投资的QuantumScape固态电池走的是氧化物路线。

兴业证券一份报告指出,若全固态电池成功量产,电解液和隔膜环节将迎来变革。同时,其适配高能量密度体系材料,届时将带动对高镍正极,硅碳负极,锂金属负极等材料的需求。

不过,距离固态电池真正量产还有很长一段时间。业界普遍认为,全固态电池需要5-10年才有望实现规模量产。期间尤其要解决固态电解质材料的锂离子电导率偏低、锂枝晶折断导致“死锂”情况、固-固界面接触性和稳定性差等问题。

 

 
版权所有;VMF电源(中国)有限公司